有关本站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, 这里做一些统一说明:
  • 通过本站查询到的小行星和彗星轨道初值(MJD, a, e, i, Ω, ω, M, 单位为au和°)分别来自于MPC和JPL轨道数据库, 存在一定的误差(有些误差可能还比较大), 高精度使用时需要注意;
  • 目前小行星的轨道数据来源于MPC,每日更新, 彗星的轨道数据更新频率会低一些;
  • 一些符号的定义: 天文单位 au = 149597870.7 km, 地月平均距离 LD = 384400 km, 地球赤道半径 Re = 6378.1363 km;
  • 若未特殊说明, 计算/输入/输出时采用的时间系统均为质心力学时TDB, 参考系均为J2000历元平黄道坐标系;
  • 若未特殊说明, 小天体轨道计算时考虑的轨道力模型为 (在轨道外推和回溯, 视星等, 大行星飞越, 地心距, 日心距等的计算中均考虑为此模型): 太阳+八大行星+月球+4颗主带最大质量小行星(谷神星, 智神星, 灶神星和健神星)引力摄动, 以及日心后牛顿效应, 没有考虑非引力效应, 一般情况下该模型精度已足够;
  • JD: 儒略日; MJD: 简化儒略日;
  • 轨道参数a, e, I, O, w, M分别指的是半长径, 偏心率, 轨道倾角(相对于J2000历元黄道面), 升交点经度, 近点角距和平近点角;
  • 半通径的定义: a(1-e2).
  • 相位角定义为太阳质心-小天体质心-地心夹角,因此当相位角为0°时观测条件较好;
  • 月相范围定义为0-360°,0°时位于朔月(约农历初一)位置,180°时位于望月(约农历十五)位置,90°时为上弦月,270°为下弦月;
  • 星-地-月夹角定义为从地心看小行星时,在视线方向与月球的夹角(0-180°),一般该值越小则受月光影响越大;
——胡寿村